2018年1月8日浪卡子县法院院长西洛同志在浪卡子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现将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1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的正确指导和县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大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一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24件,审执结21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
一、贯穿一条主线,全面增强党性觉悟责任担当
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升干警党性觉悟与责任担当,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我院审判执行工作。
二、突出两个抓手,积极推进干警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业务能力,狠抓干警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增强干警防腐力和执行力出发,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制,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区党委“约法十章”和市委“十条规定”。
二是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提升法官队伍的法律适用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及案件执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视频讲座、法官学院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努力培育造就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高水平法官队伍。截止目前,我院共选派干警参加双语法官、信息化、视频学习等培训120余人次。
(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法院形象,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以夯实基层、打牢基础,着力提高司法保障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大物质装备建设。今年,顺利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改造、院内绿化、新建公厕项目,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另积极协调“温馨工程”项目,于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现工程主体已竣工并验收完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干警生活工作环境,有效保障了审判执行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三、履行三大职责,为浪卡子县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1.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态势,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做到严厉打击、坚决打击,绝不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截止目前,共受理刑事案件5件,审结5件,在审理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过程中,先后2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旁听案件审理。
2.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不断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化解诉讼纠纷。以服务群众、关注民生为根本,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着力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截止目前,共受理民商事案件9件,已结案7件,结案率为78%。
3.依法推进执行工作,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全面加强对民商事案件的执行,建立和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依法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对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积极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开曝光等惩戒措施,提高执行案件质量和执行到位率,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共受理执行案件10件,执结9件,执结率为90%。
四、实施四项工程,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坚实基础
1.扎实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意识,始终按照“思想不放松、责任不放松、措施不放松”的要求,以三月敏感月、藏历新年、春节及党的十九大等敏感节点绝对安全为重点,积极参与巡逻联防、矛盾联调等各项维稳中心工作,有效防控社会稳定风险,实现了“三无”“三不出”目标。截止目前,共投入警力参加值班备勤、巡逻1080人次,出动车辆95次,投入维稳资金5万余元。
2.扎实开展强基础惠民生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努力克服自身资金紧张,全力支持“强基惠民”工作,为解决驻村工作队交通工具,争取了购车资金11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饲草料10吨,价值4万元,维修草场围栏投入2万元。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方案,本院17名干警结对认亲12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
3.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大力践行“文化强院”思想理念,不断增强法院文化软实力、努力塑造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法院灵魂,牢固树立良好法院形象,并历时一年多精心创作完成了具有法院文化特色的院歌《使命》,同时如期完成MV的拍摄录制。
4.推进“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设。建成运行审判流程、庭审、执行信息、裁判文书等司法公开四大平台,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让法官办案更加透明、公正,让审判管理更加科学、精准,使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突出五个重点,坚持司法为民,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一是让审判执行更加便民利民。充分发挥车载流动法庭广覆盖、宽服务、机动快捷的优势,方便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有效解决诉讼难、诉讼累的问题。通过车载流动法庭巡回办案15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2.5%,由于车载流动巡回办案力度大,效果明显,车载流动法庭办案信息被中国审判采用。二是让普法宣传更显成效。以各宣讲活动日为契机,以实用、有用、能用为出发点,以会用为落脚点,延伸司法服务功能,拓宽宣传领域,增强宣传效果,使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截止目前,共出动法官8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600份,开展座谈会20余次,悬挂横幅8条,受教育群众达15000余人。三是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打造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及便民服务台,立足于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开通了“羊卓法苑”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法院工作动态,接受社会监督,提供司法服务,及时回复群众及案件当事人的留言、法律咨询等。今年,“羊卓法苑”微信公众号点击量达1.2万余次,答复50余条。四是让司法体制改革更加专业化。始终坚持“积极、稳妥、有序、顺利”的改革思路,全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严格遴选5名员额制法官并宣誓入额,全部投入审判一线,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探索“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审判模式,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确保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五是让司法救助更加贴近群众。将司法救助贯穿于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真正落实“司法公正、司法为民”。依法切实实行诉讼费减、免、缓制度,对于符合条件接受救助的困难群众,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司法救助,目前,共减免诉讼费3000余元。
六、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坚持重大问题、重大案件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主动邀请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审理。今年,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2次,并积极接受市人大代表检查指导我院工作,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同时不断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分别从各行各业中选任11名人民陪审员,实现了人员、专业、领域的多样化的要求,并采取随机抽取陪审员的形式,推进陪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目前为止,人民陪审员陪审率达100%,有力推动了司法民主,促进了司法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结案前松后紧的现象依然存在,均衡结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对新类型案件的审理,尺度把握不够准确,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精通双语的审判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此,我们将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踏踏实实予以改进。